自 2025 年 9 月 1 日起,一项旨在刺激消费、减轻居民信贷成本的重大政策正式落地 —— 个人消费贷财政贴息政策开始实施。这是中央财政首次针对个人消费贷款推出贴息举措,为广大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也为消费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
贴息范围广泛:贴息范围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单笔 5 万元以下的日常消费贷款,无论是购买生活用品、外出就餐,还是小额的娱乐消费等都被纳入其中。另一方面,对于单笔 5 万元及以上的消费,在家用汽车购置、养老生育相关支出(如月子中心费用、养老服务费用等)、教育培训(包括各类职业培训、子女课外辅导等)、文化旅游(旅行费用、酒店住宿等)、家居家装(装修材料采购、家具购置)、电子产品(电脑、手机、家电等)以及健康医疗(非医保报销范围内的医疗费用等)这些重点领域的贷款同样可享受贴息。
贴息比例与额度清晰:年贴息比例为 1 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如果消费者原本的消费贷款利率为 3%,政策实施后,实际承担的利率将降低至 2%,剩下的 1% 由财政补贴承担。在额度方面,政策执行期内,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的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 3000 元。细分来看,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单笔 5 万元以下的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 1000 元。对于单笔超过 5 万元的消费贷款,以 5 万元消费额度为上限进行贴息计算。例如,若贷款 10 万元用于购买汽车,按照政策,仅对其中 5 万元进行贴息计算。
降低消费成本:对于有大额消费需求的消费者而言,政策效果立竿见影。假设消费者贷款 5 万元购买一辆汽车,贷款期限为 1 年,年利率为 3%,在没有贴息政策时,一年需支付利息 1500 元。而在贴息政策实施后,由于贴息 1 个百分点,实际年利率变为 2%,一年只需支付利息 1000 元,直接节省了 500 元利息支出。
刺激大件与耐用消费:在政策鼓励下,消费者在面对一些价格较高、使用周期较长的耐用消费品,如家居家装中的整体橱柜、高端家电,或是电子产品中的高性能笔记本电脑等时,会因贷款成本的降低而更有消费意愿。原本因利息负担而犹豫的消费者,现在可能会果断出手,从而有效促进这类商品的销售。
与 “国补” 叠加营销:商家应积极响应政策,将消费贷财政贴息与国家已有的其他消费补贴政策(如家电 “以旧换新” 补贴等)进行叠加宣传推广。例如,在家电卖场中,可推出 “购买指定家电,享受国家以旧换新补贴 [X] 元,同时可申请消费贷,额外享受财政贴息优惠” 的组合促销活动,吸引更多消费者。
标注 “贴息可享”:在店铺显眼位置,无论是线下门店还是线上电商平台页面,都要清晰标注所售商品可与消费贷贴息政策结合。比如在商品详情页,用醒目的字体说明 “购买此商品,符合条件者可申请消费贷并享受财政贴息”,让消费者第一时间了解到优惠信息。
提示同一机构封顶:在为消费者介绍贴息政策时,务必清楚告知消费者在同一家贷款机构的贴息额度上限。避免消费者因误解政策,过度借贷或期望过高,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可以在宣传资料或与消费者沟通时,以示例说明,如 “在同一家银行申请消费贷,累计贴息最高可达 3000 元,其中单笔 5 万元以下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 1000 元” 。
此次个人消费贷财政贴息政策的实施,为消费者和商家都带来了新的机遇。消费者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消费升级,商家则可以借此东风,提升销售额,共同推动消费市场的繁荣发展。
跨境运营卡难题?「甩手跨境工具箱」标签合成、图生视频、财务统计一键搞定,0 经验也能省心当甩手掌柜!